糊糊:“女性的名字,少有留名于史书,哪怕她是皇帝。”
迷雾麋鹿迷了路:平阳公主太平公主也没有留下名字,长孙皇后只知道小名观音婢。
言不由衷:郑观音和观音婢,以前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,会不会尴尬?
独自飞翔:菩萨+奴婢,是当时的取名习惯,求菩萨保佑能平安长大的意思。
言不由衷:太平公主叫李令月才离谱。
痴人说梦:上官婉儿更离谱,高宗朝封才人,中宗封婕妤、昭容。历经高宗、中宗、睿宗、武周四朝。
小时候觉得李家真不讲究,猜婉儿到底多漂亮,才能让四个皇帝都割舍不下。
后来才知道这是巾帼宰相,后宫女官最高到三品。前朝的官做不得,升官只能走后宫路线。
火树银花:最妙的是,她给女皇当后宫,哈哈!
奶茶要加糖:武皇还有一整个女官天团,神龙政变后全部解散。留下的只有某某母亲、某某妻子的称呼。
云与海:红妆时代,千年万岁,椒花颂声。
天幕之下的人,习惯于女子名姓不显露人前,甚至觉得这是一种尊贵的体现。
在家称呼排行,出嫁从夫姓,后面加上嫂子婶子,再往后就是某某娘……
后世为何对女子名字,如此在意?
先前提到明朝开国的马皇后时,亦曾惋惜不知其名姓,稀里糊涂用“马秀英”指代。
刘彻先以为上官婉儿是某位皇子生母,才会与韦后同遭屠戮,却原来是宰相。
四个皇帝,以李唐皇位的更迭速度,未必只历经四朝。
李唐有点神异,不光有女皇帝,还有女宰相。
武德初年的平阳公主李三娘迟疑,她的名字有那么重要么?
在家叫三娘,出嫁是柴娘子柴夫人,后来称呼她为公主。
中间有一小段时间,被称作李将军,或许只有那个时候,才是真的自己?
武周的女皇端坐龙椅,她的本名吗?
入宫她叫武氏、武才人,太宗皇帝赐号“媚娘”,连高宗皇帝亦是如此称呼。
后来成为昭仪成为皇后,再无人能直呼她的名字。
她差点都快忘了,本名为何。
太平公主眼睛微微睁大,“令月?”
脑海中回忆一番,唯一能和这两个字联系上的唯有一处。
“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,令月嘉辰,降嫔公族”。后世人句读都读不明白吗?
糊糊:“唐朝之后,谶讳之风稍降。若说再有一条,大约是清朝开国之前,那时候他们还叫后金。
后金灭海西女真叶赫部,叶赫首领诅咒道,即使叶赫那拉最后只剩下一个女人,也绝不会放过爱新觉罗!
简而言之,‘灭建州者必叶赫’。
后来大清的发展,果然印证了这一句话。”
言不由衷:清朝最后的结局算大势所趋,慈禧有责任,但不算主要责任。
独自飞翔: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,后头接替听政,签署清帝退位条约的隆裕太后,也姓叶赫那拉。你说巧不巧?
十万伏特:大清国运总结起来两句话。得之于摄政王,失之于摄政王;得之于孤儿寡母,失之于孤儿寡母。
百忍成金:很难说,这种说法清初还是清末传出来附会的。
刘彻:“退位?”
不是禅位?那这天下,谁来坐?
李世民:“主少国疑。”
朱元璋:“女真部!”找着仇人了!
康熙等人从前未曾听说这条谶言,可见是后人附会的。
叶赫是满洲大姓,除了主枝叶赫那拉氏,还有不少其他氏族,比如叶赫瓜尔佳氏。
真要将叶赫部族排除,满洲也不剩多少人了。
就算清初有这条谶言,防备的只有叶赫的男人,谁会想到后宫去呢。
糊糊:“继续说回始皇帝和长生不老药。
秦朝问鼎天下后,始皇帝渴求长生不死之药,燕齐方士纷纷前来投奔,兜售神仙之术。知名人物卢生、徐市、韩终、侯公、石生等人。
卢生的着名事迹,是寻仙问药空手而回,但找到一本《录图书》,记载‘亡秦者胡’的谶言,并且建议始皇帝四处巡游。
理由是恶鬼作祟,秘密出行,避开恶鬼,以迎神仙。当然以今天的眼光看,始皇帝巡游,是为巡视国土,弹压六国反抗势力。
徐福更为知名,率领三千童男童女、工匠技师、谷物种子出海,东渡瀛洲,一去不回。是今天日本国的祖先之一。
花费无数人力物力,都没有找到仙人仙药,谎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。卢生决定先下手为强,大肆诽谤秦始皇,说他专断跋扈,不愿为他求药而逃走。
秦始皇恼羞成怒,命令御史案问诸生,互相揭发牵连四百六十余人,始皇下令把他们都在咸阳活埋。
史上第一例倒贴碰瓷事件——
第55章 倒贴碰瓷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